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初一上学期语文课文化石吟教案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1-23 13:33:26


《化石吟》是中学课本中非常有趣味的一颗,学生们自从小就对恐龙啊,化石一类的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很感 兴趣,可是怎样才能更好的上好这堂课,让对此好奇心强的学生们更加对这堂课充满期待和热情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学大教育专家给我们推荐的这篇教案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味美。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内容。

教学札记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味美。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查字典,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骸( )骨 驱壳( ) 裹( )藏 长眠( )葱( )茏

猛犸( )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奇幻: 远古: 骸骨:

乌有: 潜行: 葱茏:

海枯石烂: 日转星移:

3·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四遍,要公正、美观。

3.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并写下来。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这首诗歌讲述了什么

这是一首赞美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全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二学习指导·研讨

(一)导入

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变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三)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齐读,要用感情地朗读。

3.读后讨论,并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题目“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

教学札记

2)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4)学生再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

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 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5) 探究研讨:朗读3~6节,思考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最后一节诗有什么特点?在全诗中什么作用?

三.巩固·延伸

阅读课文2~5节,回答下列问题:

1.(1)选文开头的的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2)“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中的“平凡的真理”指的是什么?

.(3)“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中的“密码”应怎样理解?

2.检查“读一读,写一些”内容。

3.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四.课后小记:

本课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化石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它对研究地球历史以及生物变迁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解,但却充满了好奇心。课前布置学生们进行的资料查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本课能够进行生物和语文的合作教学探究,辅助多媒体实施教学,那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教后感

16课《化石吟》答案:

一(略) (三) 3 1)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2)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3)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5)a.总领全文。b.“黑色的驱壳”指的是化石,这句话是说,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残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有机物的残留就是生命的信息,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就是破译这些“密码”。C..皱纹就是人生命历程的写真,作者以此来比喻化石随时光的推移,记录了生命的形式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化的过程。4最后一节诗说石头说话,讲故事,运用拟人手法使诗歌显得亲切、自然,把枯燥的科学道理讲得生动有趣。与第二节诗的内容前后呼应,以问开头,以答结尾,有放有收,使全诗结构浑然一体。三.1.(1)引起读者的思考,自然地引出下文。 (2)是指人类不是造物主创造的,而是由生物进化来的。(3)是指破解生物进化之谜的特殊符号——“化石”

以上就是学大教育专家给大家推荐的教案了,希望对大家备课的时候有所帮助,相信各位老师在精心的准备下,定能将这一课讲的更加绘声绘色了!相信您在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更加融洽,欢乐 ,趣味与知识同在!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