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12岁少年的寒假乡愁之旅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0-23 15:22:24


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故乡,可能也有许多的孩子是生活在异地,但是至少从小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成长的,对于有些人来说就不是这样了,他们从小就在国外成长,对于中国只是通过网络和书本来了解,下面就来看看一个12岁少年的寒假乡愁之旅。

12岁的华裔少年张闻达前不久利用圣诞假期第一次去了一趟温度零下的北京,逛了名胜古迹,参观了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还看了一场相声表演。

因父母工作的关系,张闻达出生和成长在迪拜——这个以奢华酒店闻名的“土豪城”,但中文听说读写的水平却不逊于国内同龄人。迪拜是阿联酋人口最多的城市,在全部210万人中,有超过80%是外国人口。在这样一个以阿拉伯文化为主导、多元文化冲击的国际化大城市里,为年幼的孩子营造学习中文的良好环境难度可想而知。

张闻达的父亲张先生说,虽然身在国外,但他与爱人仍决心以“家庭私塾”的方式教孩子讲中文,“因为哪怕将来他不在中国发展,哪怕他的英文说得再好,哪怕他再融入外国的文化,可他仍是中国人,与中国的联系是不会断的,在文化上不能脱节。而如果不会说中文,就意味着无法了解中国”。他们特意在回国时买了语文教材,利用空闲时间从简单的拼音开始教起。张闻达的周末和假期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完成作业、学小提琴、画画外,还要学习中文。

渐渐的,张闻达不仅可流利背出《三字经》《弟子规》这样的启蒙教材,还对中国的评书、相声产生了兴趣。单田芳、袁阔成,《三侠五义》《三国演义》,德云社的相声,甚至金庸的武侠世界都让张闻达着迷,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了一种兴趣爱好。

小闻达说,因为听了太多遍,这其中的很多话听了上句都能接下句了。虽然由于成长环境,他对于在相声、评书里讲到的东西并没有直观印象,只能天马行空地想象。

注意到儿子对这些的“痴迷”之后,张先生越发觉得,一定要利用寒假带他回一趟北京——这个最能代表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的地方。以往的寒假,怕在“沙漠国”出生的儿子无法适应北京冬天的严寒,一直没带他去过北京。“所以,这次是为他‘量身订制’的一趟旅行,去的都是他最想去的地方”。

虽然对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文化之旅”的说法未免太凝重,更不会有什么“近乡情怯”的感受,但对于这趟旅行,张闻达可是又激动又兴奋,认认真真地规划起来。

余光中的诗篇名作《乡愁四韵》中有一韵描写的是“雪花白”,而少年在规划旅行中向父亲提出的第一个要求也是想看一次雪。可惜那几天北京没有下雪,为弥补这个遗憾,张先生特别带着他去了一趟龙谭湖公园的冰雪嘉年华。之后两人参观了航空博物馆、军事博物馆,订票听了一场岳云鹏的相声,其间还与现场观众一起大合唱了“五环之歌”。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在回到杭州的家中后,父子俩还去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在杭州附近的拍摄地新叶古村。

就这样,张闻达度过了一个开心充实的假期。他说,这趟旅行让他更加喜欢北京,因为北京的许多东西“迪拜是没有的”。回学校后,他迫不及待地向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众多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同学讲述了这次精彩的回国经历。他说,同学们都觉得旅行很“神奇”,觉得他很“幸运”。

通过旅行,对中国传统、历史和文化的抽象概念,已在张闻达的脑海中转变成实实在在的天坛地坛、大栅栏里的老字号、前门的全聚德和博物馆里的文物和模型。带着这份懵懵懂懂的“乡愁”,他又有了新计划,下次假期时,要多去几个中国的古城,进行一次真正的“寻根之旅”。

看完上文12岁少年的寒假乡愁之旅之后,有没有一些感触,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故乡却很少有这样的爱国情怀,是不是印证了那句话“拥有的就不珍惜,失去后才懂得”。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